頭痛是現代人十分熟悉的經驗,隨手吃顆止痛藥更成了最方便快速的選擇,然而這種純粹阻斷神經系統疼痛感的作法,只能短暫的緩解症狀,起效雖快,但後續引發之抗藥性、副作用等問題,卻是不容小覷。在如影隨形的各種壓力下,大多數的人總是一味忍耐或是忽視有藥物成癮的隱憂,在遲遲不就醫的形況下,使得頭痛發作的頻率反而更顯頻繁。

劉瑞卿中醫師對此表示:「頭痛是全身病理變化的局部反應,治療應從整體出發,全面分析、辨證論治。以中醫學的辨證角度而言,引發頭痛絕非單一原因,要能對「症」下藥,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而且造成頭痛的原因甚多,所謂「症同病不同、病同症不同」正是中醫辨證與治療最具優勢的地方。」

同時劉瑞卿也在數十載的臨床經驗裡發現,國人強忍頭痛的能力超乎想像,單靠止痛藥解決的比例更佔多數,由於長時間都在北部萬華區門診的關係,劉瑞卿忍不住呼籲:「越是競爭性高的都市,所謂的文明病就越發明顯,「頭痛」就是目前臨床最常見的病症之一;但病患常因急性發作的時候,才急迫尋醫,國人一定要改變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」的錯誤觀念,如此才能減少身體病變的機會。」

傳統中醫學,對頭痛的「病因和治療」,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。『素問脈要精微論篇』指出:「頭者精明之府」,其意是指五臟六腑之氣血,皆上注於頭,以營養五行,使之發揮視、聽、呼吸、語言等功能,如六淫之邪外襲,上犯巔頂,使氣血運行受阻,或內傷病久,氣血不足以充養;或痰濁瘀血阻於經絡,均會發生頭痛。

臨床上對於頭痛,辨證主要在於區別外感與內傷,外感是指風、寒、暑、濕、躁、火六淫,屬於「外因病」;而內傷則指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七情,屬於「內因病」;外感或內傷所造成的頭痛型態各不相同,有些是偶而發作時好時壞,有些是時時隱隱作痛,有些卻是猶如掉入萬丈深淵般的劇烈痛苦,頭痛的誘發原因不同,治療的方法也會採取相對應的方劑處理。

頭痛若從病因病機則可分為九大證型:風寒證、風熱證、風濕證、肝陽上亢型、腎虛型、氣虛型、血虛型、痰濁型、瘀血型等。基本上風寒、風熱、風溼等證型屬「外感」頭痛,肝陽上亢型、腎虛型、氣虛型、血虛型、痰濁型、瘀血型等屬「內傷」頭痛。外感六淫之邪致頭痛者,病性多屬「實」,治療宜「疏風散邪」為主;內傷頭痛多屬「虛」,以「補」為主,多用「益氣養血,滋陰溫陽」之法,也有「挾痰挾瘀」者又當「攻補兼施」。

劉瑞卿多年專研頭痛相關病症頗有心得,他認為:「頭痛常與身體其他問題息息相關,每個人的體質因素差異懸殊,若要以標準化治療是不可能的,每個患者都必須辨證求因、治其根本,並且以「急者治其標,緩者治其本」的原則來因應,其成功率便可大幅提升,因此「症狀療法與病因療法」缺一不可,必須標、本同治才會成功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京品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